唐太宗對於這次戰役,君集沒有損失很多是兵而感到很高興,因此召集君集及他的士兵們到殿下領取封賞。就在唐太宗要給君集獎賞時,一名士兵說:「外面有十幾名士兵求見!」唐太宗便說:「帶他們進來吧!」那十名士兵便跪在唐太宗面前不言語。唐太宗問他們也不應,於是唐太宗龍顏大怒,命令士兵有事快奏,無事砍頭!這時,那十幾名士兵才開口說話:「我們是高昌國國王的士兵,其中兩名是我們所俘虜的大士兵,另外那一位較為高大的是高昌國的國王麴智盛。現在請聽大士兵怎麼說!」那兩位大士兵便開始說話了:「君集由於貪圖高昌國的財產,自己率眾去搶劫,並且將戰利品當成私錢自己用,因此大士兵紛紛有樣學樣,便也開始偷竊、搶劫財物當成家產,君集因為自己也做了同樣的事情,作賊心虛,所以不敢處罰士兵!」

唐太宗一聽,便質問君集是否真有那麼一回事?只見君集臉色蒼白,雙腳不停得發抖,唐太宗便看出一些端倪,於是他大聲斥罵君集及其全體士兵:「打完一場勝仗,我自會分封獎賞;若是偷盜、搶劫財物,軍紀渙散,有損我大天威,不僅領不到獎賞,還要受到嚴厲的處罰!」於是所有的士兵都貶為庶民,而君集雖然有過被別人揭發,然而唐太宗念他征高昌國有功,因此被免罪。而麴智勝雖然是西域人,但為人正直、驍勇善戰,唐太宗仍封他左武衛將軍,於是這件西征高昌國論功行賞的事件便草草做結。

夜深了,這時有一個宦官呈上一奏章,很緊急的告訴唐太宗非要他今晚看此奏章不可。唐太宗揮揮手,道:「明日再看!朕累了!」過了一兩分鐘,唐太宗好像想起什麼事似的,便問:「奏章乃出自何人之筆?」宦官答道:「奏章乃出自張如龍之筆!」唐太宗便趕緊起身,由於他已經期待氏兄弟及氏兄弟征討郭敬德及要求各國納貢任務的消息等很久了,於是他叫宦官馬上給他看奏章。

只見奏章上寫著:

陛下:

張如龍掃除郭敬德黨羽,自山西新羅,風塵僕僕。新羅王應允納貢至中原,還請中原派兵援助新羅消滅高句麗百濟二國,且希冀與中原結為永久友好同盟。

國亦應允納貢至中原,然因郭敬德停留未久,故沒機會與國國王交談甚久。郭敬德新羅國排陣,致使此二國局勢動盪不安,鮮少太平盛世,現已協助處理。

國至爪哇,行船五日,大挫郭敬德之士氣。乃因忙於和郭敬德交戰,故無暇尋訪爪哇國王,便也無法使其應允納貢之事。

臣與氏兄弟、吾弟至暹羅觀奇聞,深入山中,只見炊煙縹緲,聽族人之歡笑聲,見其人,吾四人皆瞠目結舌。只見該族之人頸子皆戴銅環,故稱長頸族;另一族皆戴大耳環,故稱大耳族;更有一族全身穿戴銀飾,便稱阿佧族。吾四人皆嘆:「欸!中原人士未曾見此奇人,還稱己為奇人,真乃井底之蛙是也!」於暹羅,吾軍消滅大部分郭敬德黨羽,暹羅國王感激涕零我方代其維護和平,消滅動亂,攻打時並且應允借兵助我方,當應會納貢。

行船至天竺,五日內,遭逢熱帶風暴,狂風驟雨,船搖晃甚厲。暹羅兵獻策,欲將戰艦以鐵鍊鍊起,以防顛簸。吾四人乃信其言,卻巧遇郭敬德戰艦。敵見機不可失,使其特殊戰艦用尖木襲擊我方船艦,使我方損失慘重。

後至天竺王府,天竺王本不允納貢,經我方要脅之下,於是答應。我軍至天竺南部,經過慘烈一戰,吳成文陣亡,消滅郭敬德黨羽無數,進軍錫蘭錫蘭乃處戰亂之中,一為僧伽羅王朝、一為坦米爾人,兩派人馬對峙。吾中原支持坦米爾人,然錫蘭王乃屬僧伽羅王朝,故當地人民勸吾不宜要求納貢,以避危險,以不挑起二國之緊張關係為上上策。吾軍直接進軍天竺南部,吳重武陣亡,纏鬥、廝殺至氏兄弟無一兵一卒才回國。

吾等歸途走絲路,遇見大士兵攻高昌國,於是自願助戰。然因張似虎一時大意,中箭身亡。吾乃獻策:包圍高昌國,糧盡援絕,致使高昌國覆亡,凱旋而歸。臣張如龍無意於功名,求陛下勿獎賞。臣現已隱居山中,枕石漱流。希冀陛下勿掛念。

張如龍 

唐太宗會按照張如龍所言去做嗎?

欲知詳情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eric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