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曰:「有一言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中心思想便是「仁」、「恕」,在待人接物、修身養性、穩固社稷,「恕」便是能保有自己的天光雲影、維持平靜的終身之道。

    恕者,如意之心也;怒者,心為奴役也。面對他人的行為舉止,若是與自己產生摩擦,雖然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但退一步則海闊天空,除忿狷外,我們更應學習的事如何保有一顆如意之心。張潮說:「待人宜帶春氣,律己宜帶秋氣。」春氣也就是包容人的雅量,寬恕他人的度量;秋氣便是能嚴以律己,能夠反思的態度。至於理直氣「和」便是待人接物的準繩,心平氣和便是恕得充要條件。

    曾有兩戶人家對一塊土地爭奪不下,但後來卻各讓出土地形成一條街;康熙見雍正心胸褊狹,於是告訴他「戒急用忍」;面對每一個人對同一件事歧異的想法,我們應該予以尊重。這些都是因為恕道,而有了有容乃大的度量,人們便可以有一顆平靜的心。若心為奴役,那便是逞強好鬥、得理不饒人、理直氣壯,而平靜如水的心情便掀起了滔天巨浪。原本丈量是非的理智失衡了;一切判斷被自己的氣憤駕馭著;氣氛便有如冰天凍地的冬天,萬籟俱寂,只聽得見言語針鋒相對的干戈聲。所以古人便告訴我們恕道比憤怒更能化解接踵而來的人生關卡。

    中國字是古人凝煉的智慧,是古人思想的結晶,是古人傳承後世的經驗。從「恕」與「怒」中,可以悟出出處進退的方法、行走生命的態度、越過障礙的心態,字裡乾坤,蘊含著許多令人成長的道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eric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